2015年3月24日

​【更新】4000噸黑心海帶下肚 業者:全台都這樣

(更新:新增案情進展)

近年食安風暴席捲全台,食藥署正徹查全台化工行產品流向,結果在屏東一間材料行發現有海帶業者竟將用來軟化皮革的工業添加物「碳酸氫銨」用來軟化海帶,高雄的潘姓業者還稱絕對可食用,高雄地檢署發現潘姓夫婦從事海帶加工及販售長達10年,每月約生產400公噸,10年來恐有高達4000公噸黑心海帶流向傳統市場。更可怕的是,台中、屏東也有海帶業者向該材料行購買工業原料用來製作海帶,黑心海帶恐早已流竄全台。

檢方認為潘姓夫妻就訊避重就輕,除凍結銀行存款920萬元外,也向法院聲押。但法官認為潘男已坦承添加工業原料,無羈押必要而請回。

潘姓夫婦在大樹區經營海帶工廠,鄰居表示,潘姓夫婦不是在地人,十多年前搬來大樹區,原本在透天厝加工海帶產品,「有賺到錢,才買土地蓋工廠擴大營業!」

而潘姓夫婦的住處,在大樹區內一條小巷,是兩棟相連三樓透天厝,鐵門拉下,騎樓地使用整排灰色空桶跟道路隔開,居民說,潘姓夫婦平時不住在這裡,他們白天在工廠,下午偶爾回家休息。

潘姓夫婦的海帶工廠在大樹路南巷,離透天厝約2分鐘車程,工廠是2棟一樓平房,沒招牌,前庭與後院均種果樹,看不出來是海帶工廠,今天下午鐵門深鎖,建築物還貼有高雄市衛生局封條。

記者循線找到潘男夫婦,潘男供稱,他只是用「碳酸氫銨」來清洗海帶上的黏液,並非用來浸泡,且「全台灣的海帶都是這樣洗」,他自認沒有違法,潘妻還說:「如果只查我們就不公平」。

檢方發現,潘姓夫婦在高雄市鳳山區及大樹區從事海帶加工及販售長達10年,潘男先將海帶浸泡在工業級「銨明礬」(硫酸鋁銨)等溶液中泡至變硬後,撈起再泡進添加工業級「碳酸氫銨」及重鹼的溶液中,等變軟後裝箱販售,每日產量約2,000至3,000台斤,每月約生產36公噸,初估自2014年4月起,約有400公噸的海帶產品(海帶結、海帶捲、海茸等)流入高雄市左營區、鳳山區、大社區的傳統市場等共49個攤商,10年來推估銷售總量高達4000公噸。

據了解,食藥署日前發現屏東化工行有工業級添加物流向食品加工廠後,馬上通報檢方,高雄地檢署檢察官羅水郎獲知後立即指揮高雄警方,會同衛生局稽查人員到潘男住家搜索,查扣工業用碳酸氫銨53公斤,以及正在浸泡的海帶一批,另又至業者在大樹區的工廠搜索,當場查獲碳酸氫銨、礬粉、銨粉等工業級添加物約600公斤及正在浸泡的海帶40餘桶,全數由衛生局稽查人員封存。

檢方查出,潘所販售的海帶結、海帶捲等產品以每台斤25至30元賣出,其自稱獲利2成,初估10年獲利近4千萬元。潘男聲稱,製程加入碳酸氫銨等工業原料都是正常可食的,「是加入食品級的碳酸氫氨效果不好,且也比較貴,才改用工業級。我自己也這樣吃!」不過也坦承自己食用的海帶只泡一下下就馬上拿起來,而要販售的海帶則是泡半天以上讓海帶軟化。

雄檢表示,工業級碳酸氫銨常用來軟化、洗滌皮革,也用在橡膠工業上;成功大學化工系系主任陳進成表示,碳酸氫銨為白色粉末,加熱會產生二氧化碳、氨(阿摩尼亞)和水,食用級碳酸氫銨經常作為烘焙食品的膨脹劑,少量使用沒有什麼毒性,如油條和泡芙等;但工業級則經常拿來販售給皮革及染料業者,也會拿來作為化肥,大量接觸會對呼吸系統或皮膚產生刺激影響。

另外,屏東縣衛生局食物衛生科長呂怡芬指,上周五清查市區一家化工原料行時,意外發現潘購進大量俗稱「銨粉」的碳酸氫銨,才通報高雄市衛生局追查。而屏東市區也查到一家海帶製造商購進銨粉,去年10和11月分別購入21包和11包銨粉,每包重達25公斤。業者坦承用銨粉當膨脹劑,在去年9月食安風暴後,12月已停用銨粉,產品送往傳統市場後售罊,業者也被移送檢方偵辦。(郭芷余、王吟芳、蔡明樺/連線報導)

【更多新聞,請看《蘋果陪審團》粉絲團】

出版時間 16:47
更新時間 20:52
黑心業者將海帶泡在工業用原料中。翻攝畫面
檢方查扣浸泡工業用「碳酸氫銨」的海帶。翻攝照片
檢警查扣業者使用的化工材料。翻攝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