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時代雜誌推薦10大食品

【記者陳家傑/台北報導】

美國時代雜誌最近推薦現代人「十大營養食品」,國人熟悉的番茄拔得頭籌。國內減重醫師則推薦,這十大食物中,番茄、燕麥、綠茶、紅酒最適合國人。

這十種推薦食物分別是:番茄、菠菜、花生和杏仁堅果類、花椰菜、燕麥、鮭魚、藍莓、大蒜、綠茶、紅酒等。

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成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吳至行,檢視過這份清單後,提出他的觀察供國人參考。排名第一的番茄熱量低,茄紅素確可減少罹攝護腺癌。但他提醒說,時代雜誌推薦的番茄,應屬傳統大番茄 (鹽地番茄),一般小番茄甜度太高,不適糖尿病患。

菠菜富含鐵質,可防心血管疾病。但吳至行說,人體無法直接吸收鐵質,吃太多菠菜也沒有用。花生、杏仁等堅果類列入推薦名單,吳至行則態度保留,認為其中有高密度脂蛋白、高膽固醇、高熱量,吃多了對人體負擔大。

花椰菜富維他命C,吳至行說,多吃對人體好,但應無法預防癌症。廣受減重人士推崇的燕麥富纖維,可減肥、降血壓,吳至行認為效果很好。

【2005/01/27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時代雜誌推薦10大食品》地瓜可取代白飯

【記者陳家傑/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林京美說,時代雜誌推薦的十大營養食物,都屬抗氧化食物,可防衰抗老。不過,在主食方面,一般國人常吃的白飯,吃多了容易血糖上升,營養師建議,可用地瓜取代白飯。

林京美指出,十大營養食品要如何吃,需視個人體質而定,還有吃法也很重要。她舉例說,菠菜有豐富的鐵質,如果與維他命C含量高(如奇異果)食物一塊吃較易吸收。

鮭魚屬於深海魚類,可防止腦部老化。林京美說,鮭魚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保健很有幫助。不過可能是飲食習慣的關係,國人攝取的量不夠多。

避免影響功效!消基會:藥物與健康食品勿同時服用

【東森新聞報 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現代人重視健康,標榜成分天然的健康食品逐漸在市場上打開知名度,但消基會指出,這些產品大多廣告不實,且不一定安全,甚至有可能對身體有害,所以最好不要同時服用藥物及健康食品。

此外,由於網路興起,許多不實廣告都會透過網路傳播,主管機關應重視。

不只是台灣,歐美和日本也都很流行健康食品,而種類也很多,其中像是維他命、鈣或鐵等礦物質、健康茶類,膠原蛋白最為常見;但根據消基會的調查發現,多數號稱天然無害的健康食品,根本沒有衛生署核可字號,也就是說,這些產品並沒有合法。

消基會指出,民眾若擔心購買的健康食品會對身體有害,可以到衛生署的食品資訊網中的「健康食品標示解釋案例一覽表」查看,內容剖析了61件有關違反健康食品標示規定的案例,例如:在食品廣告中宣稱具「有清血防栓成份」、「減少動脈硬化的機率」等含混說詞,這樣都是違法的行為。

此外,消基會說,雖然健康食品的成分可能安全無虞,但因經過特殊加工程序或要求以特殊方式攝食,也可能轉變為有害;若給病人使用,甚至有可能造成病情惡化。

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徐源泰就說,不少健康食品可能含有類似葡萄柚等成份,易造成血中飽合濃度提高,影響藥物吸收,還有可能造成肝、腎負擔等問題,所以消費者最好不要同時服用藥物與健康食品。

而消基會也提到,健康食品的行銷手法除以廣告、直銷方式大力促銷外,近來也在網路中中廣泛散播,許多民眾一打開電子信箱就有大量販售類似產品的郵件,形成管理漏洞,因此,消基會呼籲,政府機關應加強列管。

補充鋅、維他命C 強化免疫 抗流感

【記者詹建富/報導】

根據衛生署調查,每年春節前後是流行性感冒流行的高峰期,雖然流感已有抗病毒藥物可縮短病程,但專家認為,在平日的飲食中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及鋅的食物,兩者皆可達到免疫加乘的效果,也可減緩染上流感所引起的不適症狀。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鼻科副主任陳盈霖指出,任何年齡的人都會染患流感,但以兒童的傳染率最高;根據他的觀察,家中若有一人得到流感,則其他人也可能乒乓傳染,這是由於家庭中的母子接觸最為頻繁,因此流染的傳染途徑往往是孩子先染流感,再傳染至母親身上,最後才是其他家庭成員。

至於要預防流感,陳盈霖表示,由前述家庭成員彼此傳染的途徑來看,主要是寒冬時節,各家戶多半緊閉門窗,使得家中空氣不流通,才造成家中交互感染;因此,他建議民眾即使遇到寒流來襲,也要在門窗多開一點縫隙,以保持空氣流通。另外,適量的運動,多洗手及勤以鹽水漱漱口,也是預防染上感冒或流感的不二法門。

至於在營養攝取上,糖尿病衛教協會營養師張湘寧則建議,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及鋅的食物,對於增強抵抗力會有加乘效果。她說明,維他命C具有調整體質、幫助膠原蛋白修補及抗氧化的效果,國外研究發現,多補充維他命C有預防感冒的功能;至於微量元素鋅,則除了眾所周知的促進性腺功能外,其實它還能提升淋巴球數量,具有提升免疫功能。

張湘寧表示,根據德國一項調查,約有一半德國人的鋅攝取量不足,而兒童若缺乏鋅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容易腹瀉,因此多補充鋅能減少腹瀉及肺炎的機會。至於鋅的來源,則以生蠔、魚貝類、雞腿、乳酪及青豆最為常見。

雖然維他命C屬水溶性維他命,攝取過多會由尿液排出,但張湘寧提醒,若有尿路結石病史者,若攝取維他命C則易復發結石,因此若要多吃維他命C,則應先請教醫師。

食物中鋅與維生素C的含量
食物估計鋅含量(毫克)
2隻蠔 5
3盎斯豬肩肉 4
1隻雞腿 3
1杯乳酪 2
1/2杯青豆 1
食物估計維生素C含量(毫克)
青椒100克100

傷「心」殺手 反式脂肪酸

【中時電子報 】

吳映蓉(北醫保健營養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一般民眾對於飲食中油脂的健康概念,應只限於不要攝取過量的油脂,也許有些民眾會注意到不要攝食過多的動物性脂肪,但是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什麼是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

雖然許多人對反式脂肪酸很陌生,但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於2006年起,要求所有食品的營養標示上多增加一項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反式脂肪酸──一般存在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多以「順式」(cis form)的結構存在,所謂「順式」即雙鍵兩旁的氫原子位在碳鍊的同一邊,而反式脂肪酸則是雙鍵兩旁的氫原子位在碳鍊的兩側,在天然油脂中幾乎不存在。

★反式脂肪酸從那裡來?

一般飲食中含反式脂肪酸的主要兩個來源如下:

1.蔬菜油經部份氫化而形成的反式脂肪酸

在蔬菜油中具有較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穩定度較低,食品業者為了提高油脂的穩定度、可塑性,並提高烹飪時的實用性,以部份氫化的加工技術來增加油脂的飽和度。最常見的此種油脂為人造奶油(margarine)及烤酥油(shortening),由於這些油脂具有天然奶油的風味、用途廣泛,最重要的是價格比天然奶油低很多,因此大受業者的喜愛。目前多用於烘焙食品、炸薯條及速食等。

雖然人造奶油及烤酥油等油脂保留了天然奶油的風味並強調無膽固醇,但是在其部份氫化的過程中,卻有反式脂肪酸的產生。

2.反芻類動物腸內細菌可合成反式脂肪酸

在反芻類動物的腸內細菌會合成反式脂肪酸,所以,亦可以在牛油、乳製品中發現少量的反式脂肪酸。

★攝取過多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1990年起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負面的影響受到重視,許多代謝研究發現,反式脂肪酸的攝取會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濃度,也會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一般我們稱LDL-C為壞的膽固醇,若血液中濃度過高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HDL-C為好的膽固醇,可保護心血管系統。甚至發現反式脂肪酸對於血液中LDL-C/HDL-C比值升高的影響超過飽和脂肪酸。

也有許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反式脂肪酸的攝取量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由代謝研究及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反式脂肪酸的確是對人體的健康有負面的影響,大家不得不正視反式脂肪酸存在我們日常飲食中的事實。

★多吃天然食物 加工品少吃為妙

目前並沒有研究指出每天反式脂肪酸的攝取量應少於多少是安全的,因為,反式脂肪酸並非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因此,攝取量應以越少越好為原則,所以多吃天然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是減少攝取反式脂肪酸的最高指導原則。

從研究報告中清楚知道,反式脂肪酸的確對身體健康具負面的影響,如何減少攝取,建議從兩方面著手。

1.雖然目前國內的食品標示,對於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得而知,但回歸自然均衡的飲食,少吃一些加工食品,如奶油蛋糕、洋芋片、炸薯條、油炸零嘴等,是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取的好辦法。2.食品業者應改變製程移除油脂中經部份氫化所產生的反式脂肪酸,除了製造出美味口感佳的食品外,正視消費者的健康應是所有食品業者的共同使命。

讀心術-心跳72不等於好心

許淑霞(台北榮總麻醉部醫師)人體的生理恆定機能,讓許多生理因素甚至於心理狀態,都極其能事地維持在極窄小的所謂正常範圍之內運行。比方說,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心跳標準,是成人每分鐘跳72下。

但是,心跳非得一直保持每分鐘72下,才正常嗎?

影響心律變化的因素,除了心跳之外,還包括血壓、呼吸、體溫、血氧濃度、酸鹼平衡…等生理因素,甚至於心理情緒,也會影響心跳的快慢。

只是,這些重要生理機能反應是無須勞煩大腦費神,只要派出自主神經,就能打發了。所以,健康的人活得心平又氣和;但健康狀況有問題的人,自主神經就很忙亂了。

事實上,這些心跳間距時間序列,是以一般人無法察覺的約莫數十到一、兩百毫秒長短差異在變動著,而這些變化綜合的結果稱為「心律變異度」,其中的確隱含著某些重要的訊息。

舉例來說,有甲乙丙三個病人,讓三人在快步走了十分鐘之後來測量心跳,其中甲的心跳約120~130跳,無不適的情況;乙的心跳約120~130跳,有悶痛的情形;丙的心跳約70~80跳,也有悶痛的現象。請您猜猜看,這三個人病情嚴重度的順序為何?

答案是:丙>乙>甲!所以,回到正常心跳是否72下的問題來看,心跳的次數並非決定一個人心臟健康與否的唯一指標。

此外,心跳還能透露出許多的訊息。像是中國古老智慧的傳統中醫,很早就已經知道透過「把脈」來診知人的健康狀態,例如:腎虧、肝火旺、懷胎甚至於死脈…等的問題,都能經由脈搏的狀況來加以得知,這正是心律變異的經典範例。

而隨著醫學的日新月異,若能結合傳統與現代醫學之所長,相信將可以對各種致病機轉發展出全新的見解。

喝水 簡單的就好

【中時電子報 】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何一成現代人喝水不只是喝水,還希望愈喝愈健康,愈喝愈美麗!只是市售各種標榜能清除自由基的各種高氧水、優氧水、電解水、離子水等機能性飲用水真的有益健康嗎?

其實,水的主要功能是運送體內物質及排除廢物,因此乾淨衛生的水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考量飲用水是不是安全?有沒有含有害物質?之後才考慮是否能從水中獲得什麼有益成分。否則只一味注意添加物質在水裡,卻忽略了水中是否含有害物質,反而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市面標榜可以增強免疫力、清除體內自由基等的許多機能飲用水,到底有沒有效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充分文獻報告證實所謂磁化水、電解水、離子水等對人體疾病有治療的效用。

喝電解水雖然可能藉由水的酸鹼性調整體質,但是人體本來就會自動調節體內各種物質維持一定的酸鹼值,均衡的飲食很重要,要注意電解水不要含有毒物質,否則得不償失。至於含維他命的水,及一些離子水含有豐富礦物質,雖然可以補充一些營養素,但這些也可以由食物獲得,水質乾淨無污染更重要。

喝水還是首重衛生,只要家中的水能除菌、除有害物質,就可以放心享受愛喝水的好處了。

不吃早餐 有害心臟

【編譯錢基蓮/路透紐約電】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不吃早餐可能有害心臟健康,連腰圍也可能受到影響。

諾丁罕大學做的一項小規模研究發現,健康苗條的女性不吃早餐,結果膽固醇反而提高,而且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也降低。此外,不吃早餐的那天,攝取的熱量反而更多。換句話說,長期不吃早餐可能使體重不減反增。研究報告刊載在2月號的美國「臨床營養」期刊。

主持研究的法希奇說,已有研究顯示,吃早餐的人(尤其是吃全穀類早餐穀物)膽固醇和胰島素含量較低。

為研究吃早餐和不吃早餐對新陳代謝產生的短期影響,研究人員讓10名體重正常的年輕婦女2周吃早餐、2周不吃早餐。吃早餐的2周,早餐吃麥麩穀物,然後吃午、晚餐和2次點心。另外2周不吃早餐,但在中午左右吃早餐穀物(cereal),然後是午、晚餐和2次點心。這4周期間,這些婦女都可以在上午9、10點吃餅乾。

兩次實驗期結束後,研究人員會讓這些婦喝奶昔,並在飲用前、後測她們的血糖,以了解她們的代謝速度。不吃早餐的2周結束後,這些婦女的膽固醇(包括「壞」膽固醇)含量都比較高,而且喝下奶昔後,胰島素敏感性較低。

人體會在餐後釋出胰島素,以使糖分在消化後進入血球,成為養分。但是人體會對胰島素產生抗性,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血糖升高,可能導致第2型糖尿病。

【2005/02/27 民生報】 @ http://udn.com

早餐該吃什麼?營養師建議:牛奶、三明治為主

【記者 王淑瑛 、鍾蓮芳/報導】

吃不吃早餐,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如果要吃、又該吃些什麼?

台大醫院營養部副主任鄭金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如能滿足腦部細胞對營養的需求,腦袋才會清醒,才能順利展開一天的工作。

健康新觀點 規律運動 防癌抗老化

【中時電子報 】

何一成(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有些動物運動量很小,如烏龜,可活一百年;但人類不運動,就會百病叢生,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一萬年前,現代人類演化時,逃避敵害及獵取食物需要很好的運動能力,經過天擇,存活的個體的新陳代謝是適合經常運動的,例如血中有脂肪及血糖做為肌肉的能量,現代科學發達,運動的機會大幅減少,造成血脂過高及糖尿病,甚至增加癌症的發生率。

有將近200篇的大型研究發現,常運動的人較不易得癌症,缺少運動導致的體重過重、腰部肥胖會增加癌症的機會。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高纖維飲食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若再加上運動更降低30%的罹癌機會,這與免疫因子的調節有關;另一項研究指出,運動會調節女性荷爾蒙,可降低40%~50%的乳癌及30%~40%的子宮內膜癌。

攝取過多脂肪會增加一些癌症的機會,如停經後的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卵巢癌、 子宮內膜癌;運動防止脂肪堆積在這些器官,有防癌的效果。

缺乏運動會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於是胰臟增加分泌量,而過多的胰島素會刺激癌細胞生長,一些研究發現與大腸癌、胰臟癌、子宮內膜癌的形成有關,另外,胰島素還會刺激男性及女性荷爾蒙合成,對性器官癌症的影響特別大。

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病患,40歲以上或家族成員有心肌梗塞的人,計畫運動前,應先請醫師評估。

想要達到防癌的效果要有一定的運動量,每天30分鐘中度以上的運動,如每小時6公里的快走、每小時14公里的腳踏車、打乒乓球等,每周至少五天,常規的運動可產生一種保護細胞的蛋白質,修護損傷。

不要一整周都不運動,卻在周日突然大量運動超過60分鐘,這樣反而使細胞DNA受到氧化傷害,增加罹癌的機會。運動前30分鐘可喝約100cc的果汁防止氧化傷害,劇烈運動前要補充200cc水分,每30分鐘再補充200cc。

如同所有的養生法則,運動也要適量,才能達到防癌的效果。

水果「治」癌? 澳、日研究證實鳳梨、香蕉含抗癌成份

【東森新聞報 記者杜和庭/綜合報導】

醫學界對於癌症的治療又有了新的發現,在常見的水果中就存在著可以抗癌的成分,澳洲科學家發現從鳳梨梗抽取的酵素可有效殺死癌細胞。

另外,日本科學家則發現,香蕉對於抗癌、刺激免疫系統,也有顯著的功效。

鳳梨的獨特風味是許多人的最愛,不過你可能不知道,鳳梨還可以有效對抗癌症。

澳洲昆士蘭醫學研究院的科學家指出,最近他們從鳳梨梗中找到兩種有效抗癌分子(CGIN),其中一種名為CCS的酵素,能夠阻擋一種叫做Ras的蛋白質。

研究顯示,約有三成的癌症是由這種蛋白質引發病變所導致。

此外,一種叫做CCZ的酵素則能刺激免疫系統,挑出並殺死癌細胞(OUT)。

雖然目前這項研究還在初步階段,不過科學家指出,實驗顯示這兩種分子對於乳癌、肺癌、腸癌和卵巢癌的治療都具有顯著功效。

另外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指出,日本帝京大學最近針對20隻移植癌細胞的白老鼠實驗,結果發現注射香蕉汁的10隻中,有3隻痊癒,另外7隻壽命也獲得延長。

(CGIN)這項實驗證實,香蕉可以激發巨噬細胞,釋放出一種TNF物質,這種物質可以殺死癌細胞和病原體,並刺激免疫系統(OUT)。

雖然這些研究都還必須進行更深入的實驗,但是這兩項水果,營養和風味兼具,無疑是日常保健飲食中,值得多多攝取的水果。

胡蘿蔔素 預防老年黃斑部變性

【中時電子報 】

劉寬鎔(台安醫院視網膜科主任)黃斑部是是主宰中心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一旦黃斑部發生病變,中心視力隨即受到影響,其症狀包括視物扭曲變形、視力模糊、視中心光感變灰暗。引發黃斑部病變的疾病包括老年性黃斑變性、高度近視、糖尿病…等等,其中則以老年性黃斑變性最為常見,是造成中老年人視力障礙的最大殺手。

老年性黃斑變性發生的可能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吸菸及二手菸、飲食、高血壓、高血脂症及過度的日光照射,其中,吸菸更是臨床已證實的高危險因子,而除了遺傳外,皆是可以預防的後天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症皆可以內科療法控制;日光照射方面,則在強光下應戴棕褐色太陽眼鏡,以避免有害的藍色光譜。

飲食方面,據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顯示,適量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C、E、胡蘿蔔素及礦物質鋅,可減少病情惡化的機會。另外,最近的研究也顯示,類胡蘿蔔素中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經長期食用後可進入視網膜黃斑部,保護內部的神經細胞免於受到病變傷害及退化。

另外,增加黃斑部色素也能稍微改善部分患者的視力;深綠色的葉菜類如菠菜、芥蘭、番薯葉等皆富含葉黃素,通常一把20元左右的菠菜,即可提供一家四口足夠的單日劑量6毫克,食用時如加些食用油,更可幫助吸收。

枸杞子也富含玉米黃素,一天一湯匙的量即足夠。如果無法自天然食物中攝取;也可補充市售葉黃素。其他可能有預防作用的食品,如深海魚類魚油、黃豆類食品及含抗氧化物質的水果及多種莓類及核果。總之,多吃深綠色蔬菜類魚類,少吃高飽和脂肪酸及高膽固醇的紅肉類,可降低中老年發生黃斑變性的機會。但是,吸菸及剛戒菸者應避免高劑量的胡蘿蔔素,以免增加肺癌的發生率。

控制腰圍 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

【中時電子報 】

林淑姿當男人有了啤酒肚,而女人成為小腹婆之後,就得小心自己是否加入了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行列。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謝靜蓉醫師指出,新陳代謝症候群是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危險群,而想要避免這些疾病的威脅,減少脂肪,尤其是內臟脂肪是最重要的關鍵。

謝靜蓉表示,很多人為了身材走樣而煩惱,殊不知最該擔心是隱藏其後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所謂「新陳代謝症候群」,因為長期不良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加上遺傳體質偏差,導致新陳代謝功能嚴重異常,所引發的一連串合併症狀,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性疾病都與此相關,其死亡人數占十大死亡原因總人數的41%。

謝靜蓉說,藉由運動及飲食控制是減少脂肪的最好方法,如果還無法有效控制體重就得借藥物的幫助。目前有一些藥物如降血糖及降膽固醇的藥物可增加體內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達到減少胰島素抗性的目的,並且衛生署核准的減肥藥物也可以借由減少體內脂肪堆積,進而達到減少胰島素抗性的目的。然而坊間所流行的雞尾酒減肥療法,這些藥物都存在一些副作用,對人體有傷害,因此並不建議民眾使用,民眾最好還是使用衛生署核准的單一減肥藥物。

此外,根據一項在歐洲肥胖醫學會中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Xenical可有效改善新陳代謝症候群,而使用Xenical減肥者,體內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比採用飲食減肥者還高。對此,謝靜蓉表示,目前這只是初步研究,但Xenical是高度有效且選擇性的腸胃道脂肪酵素的抑制劑,可減少腸道30%的脂肪攝取,進而減少人體脂肪的吸收及堆積。

菸抽越多 腰圍越大

【記者薛桂文/報導】

吸菸者回拒戒菸要求的常見理由之一是:戒菸容易發胖;但研究發現,老菸槍「中廣」的傾向反而比不吸菸的人高,而腰圍大,健康風險也較高。

成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秦松在台南抽樣調查四百多名20歲以上成年男性,依其吸菸習慣分為四組,並測量其腰圍;因為腰圍可反映體內脂肪的分布,醫界目前已有共識,腰圍愈大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等風險也會愈高。

結果顯示,每天吸菸超過26根的「重量級」菸槍,腰圍平均87公分,每天吸菸16~25根的「中量級」、與每天1~15根香菸的「輕量級」菸槍,腰圍平均也都超過85公分,而不抽菸組的腰圍平均84公分最小,與重量級菸槍相較,具有統計意義。

張秦松說,一般觀念中,吸菸較不會發胖,而就短期效應來看,確實如此;因為,香菸會使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增加,熱量消耗增多,且腸胃蠕動也會受香菸影響而變慢,食欲減低,所以剛開始吸菸的人,體重比較不容易上升。

不過,吸菸時間一久,大約2年以後,身體逐漸適應,上述效應就會減弱,長期的效果反而是「助胖」。張秦松分析,由於尼古丁會影響體內的化學物質,改變脂肪的溶解過程,使堆積的部位趨向腹部;而且尼古丁會使胰島素、類固醇的分泌增加,這些內分泌都會增加體內的脂肪堆積。

此外,吸菸者可能因菸草影響味覺,較嗜吃甜的、油的食物及咖啡等刺激性飲食,加以吸菸可能反映其對健康的不重視,較少運動,不健康的飲食生活型態,也會增加肥胖的風險。

張秦松說,香菸不只含有4千多種有害物質,是許多癌症的肇因,如今也證實是肥胖的幫凶之一,尤其會讓脂肪堆積在腹部,加速慢性疾病的發生;所以,吸菸者切勿再以怕胖為籍口而拒絕戒菸,想瘦,反而得積極戒菸才對。


3種強化力量 改善便祕困擾

  【聯合新聞網 記者黃美真/報導】

調查發現,有4成以上的都會女性有便祕的困擾,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便祕?

便便博士、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教授辨野義己,以自己研究便便30年的經驗,分享正確的「便便製造方法」。

他指出可運用強化3種「便便」力量的方式來改善,一個是「製造便便的力量」,肉食主義者、節食(新聞、網站)減肥(新聞、網站)的人、飲食不正常的人等,便便的量會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大腸也會喪失推出便便的力量。

為了正常的製造出足量的便便,其秘訣就是多吃纖維質食物,包括各種蔬菜、地瓜、海藻、菇類、五穀雜糧等食物。

再來是「培育便便的力量」,建立培育優質便便的優良腸道環境,腸道環境的好壞,取決於益菌及害菌的平衡,如果害菌多,則腸內較容易異常醱酵產生毒素,不但造成疲倦、影響膚色膚質,也大大提升罹患腸癌、乳癌及各種成人疾病的機率。

所以重點是,增加有益菌的數量,大量補充乳酸菌,維持腸道菌相均衡,是使腸道年輕化的最佳手段。

另外一個是「排出便便的力量」,當便便到達直腸時,直腸會發出信號給大腦引發便意,同時促進大腸蠕動,而開始進行排便,當長期運動不足,腹肌力量減退時,即使有了便意,將便便排出所必須的肌肉力量不足,也無法順利排便,所以必須勤做運動,特別是多做加強腹肌的運動,才能享受「快便」的快感。